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现代涂料100周年纪念特辑

2017-3-10 16:49:49      点击:

                                                   

                                                  

                                                    

 

专家简介:

杨产炳,退休前供职于浙江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浙江省粘接技术协会建筑涂料委员会等多家涂料行业专业机构,就涂料行业发表多篇有影响力和深度的专业文章,并和众多涂料企业家有深层次的合作,现受杭州高雅涂料张棚花董事长盛情邀请成为特聘专家,给企业做技术咨询顾问工作。

摘要:

1915年,我国现代涂料的先驱者阮霭南、周元泰先生在上海创办了国内首家涂料厂,开启了我国化学漆的百年伟业,也推动了我省涂料事业的起步和蓬勃发展。本文为其做100年“生日”。

关键词:100年;现代涂料;做生日;浙江

第一回


涂料文化古犹今 漆艺传承“蓝”而“青”下

第一篇

幸哉盘古辟天地,

九州从此有生气。

先祖慧眼识漆树,

后辈巧手创漆艺。

马王堆里藏锦绣,

莫高窟中聚珍奇。

承古开今看现代,

浙漆接棒走“万里”。

上一回说了现代涂料从起步到发展的概况。中华漆有8000年深厚的底蕴,现代涂料是在其精湛的工艺和辉煌的文化的传承影响下得以迅猛发展的,所以本回书要简略地说一说8000年中华漆的传承发展史。

马王堆里藏锦锈

    话说古代漆器,经过了6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到了汉代,进入了辉煌的鼎盛时期,真叫人想前去汉代一探究竟,以饱眼福。影视剧可以穿越时空,天马行空,现实社会可做不到。幸好,汉代人是事死如事生的,只要去参观一下对汉代有代表性的汉墓出土的漆器,就犹如去到汉代看了漆器。有趣的是,马王堆汉墓仿佛是长沙国丞相府搬进了地下,墓中有漆器、陶器、竹木器、竹简、帛画、12万字的帛书、乐器、兵器等等3000余件物品,呈现出利苍丞相、辛追夫人及其儿子生前的情景。最令欲参观者兴奋的是,出土的漆器竟有700多件,而且大部分完好如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如此之多,而且造型丰富,色彩艳丽,花纹优美,装饰精致,这些精美绝伦的漆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下面简介这些出土漆器的制造工艺特点。

1.胎骨奠基

胎骨是漆料的基层,是漆料和装饰物的载体,它赋予漆器以雏形,要求胎骨轻质高强,经久稳定,不变形,易加工,漆料与其的相容性好,并能粘结良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700多件漆器,主要由木胎(占漆器总数的90%以上)竹胎和夾纻胎制成。

木胎。用作木胎的树种有杨柳科杨属的杨木、壳斗科麻栎属于麻栎、樟科桢楠属的楠木和榆科青檀属的青檀。它们的优点是强度高、质量轻、易加工、绝热绝缘、有天然花纹、蒸煮后可弯曲,而且种类多,树龄跨宽(树径有大有小),可选性大,可做小、中型的方形、圆形及立体的各种胎体。

当时木胎的主要加工方法有斫制、镟制和卷制等。使用榫卯是木胎制作技术的一大进步,它为器物的轻巧、美观、多功能及大型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薄木卷制工艺比圆胎的挖制方法高出一筹。利用木材易于弯曲的特性,先将木材切成厚薄均匀的薄木片,蒸煮后弯曲卷成圆筒状,用生漆或骨胶粘接成型。这样制成和各种大小、各种形状的漆器特别轻、薄、灵巧、美观、规整、坚固,克服了圆形木胎制作的困难,显示出制胎技术的提高。在商代出现的木胎简单的雕刻花纹的技术,到了西汉初期,出现了透雕、圆雕和浮雕等的多样技法,从而胎体的雕刻与漆层表面的装饰相结合,漆器则相得益彰,更加精美。

竹胎。竹胎的应用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的特色。南方产竹。胎骨制作者就地取材,使用竹材制胎,可谓一大创新。竹材具有韧性好、强度高、不开裂、不变形、结构稳定等优点,缺点是径围小,只宜做裁面小而长的胎体。胎体制造者匠心运起,做成竹胎漆绘龙纹勺,真是因材施用,恰到好处,又谓一绝。此竹胎漆器在马王堆汉墓出土仅只二件,为首次发现,而且,直至今日,国内出土的这类竹胎漆器仍是很少。

夾纻胎。夾纻胎是先用木料或泥土制成器形,作为内模,然后用多层麻布或缯帛附于内模上,逐层涂料,实干以后,去掉内模,便剩下夾纻胎,称为“脱胎法”。用夾纻胎制造的漆器表面光洁,更加美观,轻巧,而且可做成异型胎。

2.漆质优良

“一滴入土,千年不变”,这概况了我国大漆(国漆)的优异性能和特点。大漆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酸性、耐热性、抗老化性,涂膜坚硬,粘结强度高,抗大气、抗盐水、抗地下水腐蚀等性能优良。其实,大漆入土,何止千年不变,8000年前的漆弓从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湖底出土时,表面的漆膜呈红色。马王堆汉墓是安葬长沙国利苍丞相及夫人辛追和儿子的,距今已2100多年,许多漆器出土时仍光亮如新。这些,足以说明大漆的品质是极其优良的。

优良的大漆是我国古代先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漆树的广种及园林式种植对提高和保证漆液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庄子当过漆园吏,陈夏种了千畝漆。古代已有了验漆的方法:“凡验稀稠者,以物蘸之,细而不断,断而急收起,及涂于竹上荫之速干者乃良”。验漆方法为优选漆液提供了科学依据。

3.制度创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制作者的铭文。如漆匜(盥洗器)上烙印戳记“成市草”,表明该漆匜制造于汉代著名漆器生产中心的蜀郡成都。由此可知汉代实施着一套漆器生产管理制度。汉代设有国家、地方政府及私人的各类漆器生产作坊和工场。漆器生产采用先进的流水作业的生产线方式,流水线上的工人各专一业,如素工制胎;髹工作初步髹漆;上工是技术高明油漆工匠,精于设计、髹饰,是高级大师;铜钿黄涂工负责鎏金铜钿;画工作彩绘纹饰;渭工管打磨;清工作检验和清理工作。

负责管理的官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严密管理。漆器从制胎到验收,再到车间负责人签字,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每道工序都由工匠签名、官员确认的岗位责任制。如此生产漆器,其工艺水准和漆器质量之高可想而知,汉代的漆器生产自然地进入到“黄金时期”。

4.实用为上

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由于实用,漆器使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漂亮则让人们更喜爱漆器。利苍丞相一家,仅墓葬就有700多件漆器,可见整个社会漆器的刚需量有多大。这必然保进了漆器的发展,包括制造工艺的各个方面。

出土的700多件漆器中,数量最大的是餐具,有漆耳杯、漆碗、漆盘等,而占总漆器一半以上的是漆耳杯,它用作饮酒、餐食,满足着人的第一需要:吃食物。其他,例如放置食物的有鼎、盘、盒;盛酒、羹的有锺、钫;舀食物的有勺、匕;用于卫生、盥洗的有匜、盂、盆、沐盘;承托食具的平盘、案;盛放梳妆用具的有双层九子漆奁,等等。汉代人起居习俗是席地而坐,辛追夫人使用的案是通高5cm,上面放食具,食具中放食物,正好让辛追取食比较方便,很实用。双层九子梳妆奁分上下两层,上层备有手套、丝巾、镜衣等,下层分设9个小奁,各放胭脂、白粉、油彩等化妆品及粉扑、梳、篦、假发等,使用颇为顺手,梳妆可一气呵成。折叠桌的设计,考虑到了使用方便,脚是可折叠的,根据使用需要,可高可矮。

5.设计精巧

胎骨是赋予漆器雏形的。精美的漆器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构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具杯漆盒是用作盛放多个小耳杯的大漆盒。小耳杯有两只耳,耳朵很影响小耳杯占有的空间。该大漆盒要盛七只小耳杯,如何排列这七只小耳杯很有讲究。具杯漆盒的制造者巧妙的解决了设计问题,用一木块斫制出长19cm、宽10cm、通高13cm的构件,上盖和器身两部分以子母口相扣合。器内及盖内髹红漆,无纹锦,器身及盖均髹黑褐色漆,再以红漆的黑漆绘纹。盒内所装的七件小耳杯,均为斫木胎,椭圆形,两侧耳朵呈月牙形,圆唇,小平底,杯内髹红漆,无纹锦,中面以黑漆书“君幸酒”三字,两耳及外壁髹黑漆,口沿外部朱绘几何图案。

在大漆盒中所装的七件小耳杯,其中六件顺叠,最后一件反扣,反扣杯为重沿,两耳断面呈三角形,恰好与六件顺叠杯严密相扣。

6.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春色满园

自然界中有各种动物、植物,芸芸万物。漆作画工们师法自然,以大自然为师而加以效法,对兰竹菊荷等花卉树木、马羊猎兔虎豹、山岳云朵等诸物察之尚精,运用纯熟的笔法,将它们作艺术加工,化为生动的纹饰,应用到漆器的装饰中。画工们特别考虑漆器使用者的装饰要求和爱好,因人施饰。例如,利苍丞相及夫人辛追他们追求的是“生则高雅富贵,列则如生,化仙升天”。画工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画工们(人)努力的结果是,自然界(天地间)的万紫千红的百草千卉、飞禽走兽、四灵(龙、凤、麟、龟)神仙、变幻云朵、千姿百态的万物,都分别被沉淀到漆器上——于是,漆器成为了“天地人合一”的结晶,漆器也就自然有春色满园、精美绝伦之妙了。

在五颜六色中,画工们最热衷使用的是红、黑两色。古人习俗“尚赤”。红色鲜艳明亮,具有吉祥、喜庆、艳丽的物质,而黑色深沉、厚重,两种颜色搭配使用,对比鲜明,相互借力,相互衬托,能赋予漆器典雅、尊贵、庄重的色彩气质,也体现汉人独有的审美观。以红黑两色为主导,分别加上黄、绿、灰等色,即呈五彩缤纷饰面。例如,漆耳杯就是采用红、黑两色饰纹的代表,杯身是红底黑纹,而杯耳则是黑底红纹,红、黑两色交替组合的巧妙运用,产生了靓丽的效果。

7.珍品出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700多件漆器中,有的是首次发现,有的是罕见,极为珍贵。

成组漆礼器,是首先发现。用于祭祀、宴会、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盛装食物(包括酒、水等)的器具,称为礼器。以前是青铜器或陶器,到了西汉,由于漆器比青铜器的陶器精美、高贵,出现了成组的漆礼器,如鼎、钫、锺、壶、盘、匜、卮等。礼器除了盛装食物外,还有洗衣等功用。例如,在举行重要礼仪活动时或饭前饭后,主人和宾客都要洗手,漆匜为浇水器,漆盘为接水器。

漆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鼎是木胎,高28cm,口径23cm,盖与鼎身是子母扣合,圆底,三蹄形足,器内髹红漆,纹饰为红色和灰绿色的涡卷纹和方连纹等组成的几何云纹。足部用朱漆绘兽面纹,漆书“二斗”字样。构图优美,色调柔和,出土时完整如新,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大型漆器。大型漆器是创新品种,主要有漆鼎(高28cm,口径23cm),漆钫(方壶,盛酒器,长52cm,腹围23cm),漆锺(圆形,装甜酒等用,容积19.5升,高57cm,腹径35cm),漆案(斫木胎,通高5cm,长78cm,宽48cm,摆放食物用),漆屏风(高62cm,长72cm,宽56cm,云龙纹,是考究的家具,《盐铁论·散不足》有“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记载,只有富贵人家才有)等。汉代,由于制胎工艺和髹漆等工艺的进步,才制得出大型漆器。

竹胎绘龙漆勺。漆绘龙纹勺(柄长53cm,斗径7.8cm),竹胎,由斗和柄两部分组成,斗以竹节为底,呈筒形,柄为长竹条制成,用竹钉将斗、柄连接。斗内髹红漆,无纹饰,外壁和底部以黑漆作地,分别绘红色几何纹和柿蒂纹。柄的花纹分三段,靠近斗的一段用条形透雕上饰浮雕编辫纹,髹红漆;中段为三条形透雕,上饰浮雕编辫纹三个;柄端一段用红漆作地,上饰浮雕龙纹,黑漆绘龙身,以红漆绘其麟爪,龙作腾飞状。出土漆勺仅为二件,战国和汉代墓葬中很少发现竹胎漆器,实为珍贵。

8.讲情画意,书画同源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颇有文化底蕴,特别是“君幸酒”漆耳杯,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曾伴随着汉字度过一段发展历程。

该漆耳杯系斫木胎,随圆形,圆唇,平底,双耳呈月牙状,杯内红漆为底,黑漆为“君幸酒”三字。微上翘的双耳及口沿外用朱、赭两色绘几何纹。四朵卷云分列“君幸酒”三字的四个方位,对称工整。不用“请你吃酒”的常用语,而书“君幸酒”,含有诗意,“幸”字含有喜爱的意思,这就成为“我为君准备了你喜爱的佳酿,请君享有千杯”,显出了热情又庄重的待客之道了。这种耳杯,是专门招待贵客的。

当客人席地而坐后,举起酒杯,酒液晃起微波,四条卷云随波“飘动”,若有三分醉意,客人即融入此景,悠悠然感觉在天如飞天了。这四条卷云数勾成,线条流畅,乍看一模一样,细究形态各异,这是画工故意为之,讲究变化,才有艺术美感。

“君幸酒”三字并非它们一诞生就是这般模样,它们曾经历了一段发展、进化的历程。“酒”字,在龟甲或兽骨上用青铜刀或玉刀刻时,有多种形态,其中一种是左边一坛酒(“酉”字,上宽下细,似坛),右边三滴酒液欲滴,引得古人馋涎欲滴;商代的金文以“酉”字代“酒”字。秦小篆和西汉小篆常用“流水”加“酉”字的写法,三点水写成三横画,右边“酉”字的第一笔横画似有蚕头雁尾的隶书之意。“幸”字,“幸”字的字形上下方向拉长,篆体的意味较浓,“幸”字也有多种写法,其最后一笔,有的是悬针竖,有的写成竖撇。“君”字,石鼓文和小篆的“君”字,其中“彐”字中间一横向右下伸展,有的“口”字下面呈弧形,到西汉时,也有多种写法,“彐”字中间横画有的不伸展,“口”字有的方正了。

卷云画和“君幸酒”三字,都用笔书画完成,都由线条组合而得,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真谛。

可见,“君幸酒”漆耳杯不简单,它文化气息浓,底蕴深厚,漆器与我国的文化是多么如影随形啊!

9.线条取妍,毛笔“添花”

它是一个漆器与文化相关的话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如果在髹漆后未作装饰,即无彩绘、锥刻和文字等美化,将会怎样?无疑,漆器的精美将大打折扣,也许,汉代漆器称不上“黄金时代”。

彩绘、锥画等的图画和书写的文字,它们都由线条组成的。如果没有线条,它们都不存在。

世上本无线条。古人为了绘画(较早是岩画)和使用文字,就创造了抽象的线条。抽象的线条应用于绘画和写字,就真真实实地出现了图画和文字。

线条应用到甲骨文上,由于是用青铜刀或玉刀契刻,只有直线,没有曲线,文字的线条显得僵硬、单调、不生动、无动感。一个“月”字的弧形笔画,要好几笔刻成,有此别扭。

自从有了毛笔(陕西姜家寨遗址距今5000年,出土了毛笔),线条有了直线和曲线,“月”字的那笔弧线,只需一笔就能携写成,动作轻松,而且笔画美观,生动,有动感。

可见,线条有了毛笔配合,画画也好,写字也好,美妙多了。

毛笔是软的,尾端尖锐,呈圆锥形,可八面用锋,万豪齐力,只要掌握了毛笔的特性和笔法,当可运用自如,线条在笔下就粗能细,可直可曲,要圆就圆,要方就方,可长可短,可虚可实,等等,任由为之。

因此,有了线条,可以绘画、写字,而用了毛笔,则画和字更精妙灵动。若用于漆器,髹了漆的漆器则锦上添花,溢彩妍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画工们极好地运用了线条和毛笔。

云纹寓意升天和如意。汉人最爱云纹,画工们由此也善画云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大多都饰有云纹。其他如各种花卉、飞禽走兽,特别是“四灵”(龙、凤、龟、麟)及神仙等等,均用作装饰。从这些装饰的质量来看,画工们既对世上万物察之尚精,细心琢摩,只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物象,神似而生动,又熟谙线条和毛笔的特点和性能,掌握了毛笔起、行、收的各种技法,得心应手地加以使用,而且,他们借鉴了青铜器上的平块花纹与线条相结合而产生特种装饰效果的经验,在许多漆器上应用了线条和平涂相融合的技法,加上毛笔的运用,使漆绘艺术大放异彩。从漆器上彩绘有流畅灵魂的效果,可看出,画工们已经将线条的“存形”变成为“抒情”,做到了运笔自如,运笔显韵。

例如,画猫时,用红漆单线几笔就勾画出猫的形象,朱绘其耳、须、口、眼、爪、牙、柔毛,特别是有神的两只大眼睛和上翘的长尾,煞是传神可爱。画漆棺上的龙,突出了威严的犄角、巨大的双目、可怕的利爪、抽动的躯干,腾飞于飘渺的流云之中,显示着它超自然的神秘和力量——这是画工对龙经过概括、变形、提炼以后才画出来的。

10.千文万华

千文万华是专指将各种不同的髹饰技法变化结合,获得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装饰效果的综合措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做到了千文万华,其装饰效果才精美无比,才能作为西汉漆器“黄金时代”的代表。

例如,先在木胎上进行浮雕、线雕、透雕等雕刻,形成立体花纹,然后髹漆,再在漆地上作画饰纹,使漆器美观别致。

例如,“龙纹竹节勺”,在透雕的基础上,作浮雕游龙和编辫纹饰,然后再画龙点睛和彩绘,是一件集透雕、浮雕、彩绘于一身的漆器。这种先雕后漆的技法,称为雕镂。

有多件漆器是采用堆漆手法装饰的,如黑地彩绘棺、云纹长方形漆奁、云纹圆漆奁等,其去纹轮廓线,动物的爪、牙等,明显地凸出画面,有浅雕、浮雕的装饰效果。这是利用漆液粘稠不易展开的特性,有意让云纹、爪、牙的图像凸出画面,使漆地上的图象有立体形态。有时,还特地用漆灰或油灰堆起,使更立体化。

锥画是西汉时漆工艺的一大发明。

锥画的主要特点是笔画纤细,能在很小的画面中刻画丰富的形象,适合在小件漆器上作画。方法是在髹漆后的漆膜尚未完全干透时用金属锥镌刻各种图画,由于用锥尖刻画,所以花纹线条细于游丝,图案格外纤丽。锥画仅划破漆膜表层,线条比针刻文字婉转、柔和,能画出各种精美绝伦的漆画。高级锥画能达到“纹如蜘蛛丝缕”的艺术境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奁、卮、盒、博具等数十件漆器,是锥画与彩绘相结合的产物。方法是在锥画纹中加红彩勾点,使画面变得更加醒目、精彩,增添了画面形象的生气和动感。例如,锥画漆奁,高仅17cm,盖径仅28cm,画面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青山绿水,舒卷云彩,天空飞鸟展翅凌云,水底鱼群潜游,地上小兔奔跑,小耗子在匍匐爬行,还有神人乘豹,一幅极其生动有趣的狩猎图。而且,猎人手持长矛,正在追赶两头仓惶逃命的梅花鹿,一头撒腿急急逃窜,一头腾空跳起,气氛紧张,动感极强。画面的上下边沿,还有云气纹等各种纹饰。

五子针刻纹奁,是化妆用奁盒,其单层装五个小漆奁,分别放各种化妆品、花椒、香草等物,夾纻胎 。盖里盖外的中心部分针刻云气纹,并加朱绘,盖边缘及器身近底处针刻几何纹,并朱绘点纹。

多种装饰技法结合,漆器就更加华丽美艳了。

必须提一下的是,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一件极其珍贵的绝品——素纱襌(单)衣,长128cm,袖长190cm,用料2.6m2,仅重49g(不到一两,一两为50g),如除云衣领和袖上较重的缘边,仅重25g左右。每m2衣料仅重12-13g,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南京云锦研究院进行复试,第一件重80g,后经13年试制,终于得到重49.5g的衣服。出土的蝉衣真可谓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

(预告:第二回《涂料文化古犹今 漆艺传承“蓝”而“青”》(下)主要内容有“莫高窟中聚珍奇”、“大漆与最早的纳米材料结缘”、“大漆与汉字起源”等)